荨麻疹(Urticaria),又称风疹块,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,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白色的风团(如同蚊虫叮咬的包块),通常伴有剧烈瘙痒。荨麻疹的发作常常突如其来,持续时间不定,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。因此,了解荨麻疹的症状、原因以及治疗方法,对患者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。
荨麻疹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:
风团(荨麻疹斑块): 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、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或白色风团。风团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,边缘清晰,中央可能稍微凹陷,外观像是蚊子叮咬的包块,但大小和形态更为多样。
剧烈瘙痒: 风团常伴有明显的瘙痒感,患者常因瘙痒而不自觉地抓挠,导致皮肤发红、肿胀,甚至继发感染。
反复发作: 荨麻疹的症状通常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和消退,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。个别情况下,症状可能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,形成慢性荨麻疹。
肿胀现象(血管性水肿): 除了风团,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局部肿胀,常见于嘴唇、眼睑、喉咙等部位,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,需尽早就医。
荨麻疹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的过敏反应,常见的诱因包括:
食物过敏: 某些食物(如海鲜、坚果、牛奶、鸡蛋等)可能引发过敏反应,导致荨麻疹的出现。
药物过敏: 一些药物,尤其是抗生素、止痛药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,可能成为荨麻疹的诱因。
环境因素: 极端天气、花粉、尘螨、霉菌等环境过敏源,都会触发荨麻疹的发作。
感染: 细菌、病毒或真菌感染,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,也可能引起荨麻疹的发生。
情绪压力: 心理因素和情绪波动,如焦虑、紧张、压力过大等,也可能通过免疫系统的作用引发荨麻疹。
物理刺激: 过度摩擦、冷热刺激(如冷热交替)、强烈的日晒等,都可能是荨麻疹的诱因。
其他: 遗传因素、免疫系统异常、内分泌失调等,也可能增加患荨麻疹的风险。
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因患者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式:
抗组胺药物: 荨麻疹的治疗首选药物为抗组胺药。抗组胺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,减少风团和瘙痒感。常见的抗组胺药包括扑尔敏、氯雷他定、非索非那定等。
局部治疗: 对于轻度的荨麻疹,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外用药物,如皮质类固醇霜或止痒膏,帮助缓解皮肤瘙痒和红肿。
避免过敏原: 了解并尽量避免引发荨麻疹的过敏源非常重要。如果某些食物、药物或环境因素是触发因子,避免接触这些过敏源是防止荨麻疹复发的关键。
免疫调节治疗: 对于一些慢性荨麻疹患者,可能需要免疫调节剂(如环孢素、白介素-4/13抗体等)来调节免疫系统,缓解症状。
治疗并发症: 在荨麻疹出现水肿或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时,应尽早就医,采取急救措施,如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治疗。
生活方式的改善: 对于因压力或焦虑引起的荨麻疹,保持良好的作息、适当的运动、冥想或瑜伽等都有助于减轻症状。此外,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刺激,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,也有助于减轻不适感。
预防荨麻疹的关键在于识别和避免诱发因素,同时加强身体的免疫功能和皮肤屏障的健康:
避免已知的过敏原: 如果曾经发生过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,必须避免接触这些过敏源。此外,保持室内清洁,避免尘螨、霉菌等过敏源。
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: 健康的饮食、充足的睡眠、适度的运动都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,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。
减少情绪波动: 学会管理压力和焦虑,保持平稳的情绪,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。
合理使用药物: 避免长期无医生指导使用药物,尤其是类固醇药物,减少因药物过敏引起的荨麻疹。
及时就医: 一旦出现荨麻疹症状,尽早就医,避免自行使用不当药物导致症状加重。尤其是出现严重水肿或呼吸困难时,应及时就医处理。
荨麻疹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,虽然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,但它的反复发作和瘙痒感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通过早期识别过敏原、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大多数荨麻疹患者都能够有效缓解症状、预防复发。如果荨麻疹症状持续或加重,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,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恢复皮肤健康,重拾生活的信心。
友情链接
肤康皮肤科医院《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》:粤(A) 广 (2022)第1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