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荨麻疹(chronic urticaria),是指荨麻疹症状持续超过6周以上的情况,患者常常面临反复发作的风团和严重瘙痒,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。与急性荨麻疹不同,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更为复杂,病因也更加多样化。了解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诱因、症状和治疗方法,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,还能帮助其恢复生活质量。
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表现是皮肤上反复出现风团,伴随着剧烈的瘙痒感。常见的症状包括:
风团(荨麻疹斑块): 这些风团可以在任何部位出现,形状不规则,颜色通常为红色或苍白。风团可能在数分钟内消失,但很快会在其他部位重新出现,并可能反复发作。
剧烈瘙痒: 瘙痒是慢性荨麻疹最为显著的症状之一。患者往往因瘙痒而不自觉地抓挠,这不仅使症状加重,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、二次感染。
症状波动: 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所变化,通常与外界环境、情绪压力、饮食等因素有关。部分患者会经历症状的缓解与复发,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。
慢性疲劳感: 长期的瘙痒和皮肤不适,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和持续的疲劳感,进而影响身体和精神健康。
水肿: 一些患者可能在风团的基础上,出现深层的水肿(血管性水肿),特别是在眼睑、嘴唇等部位,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道。
慢性荨麻疹的病因通常较为复杂,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因:
免疫系统异常: 慢性荨麻疹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。自体免疫反应被认为是导致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原因之一,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身体自身的组织,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,引发过敏反应。
过敏源: 食物、药物、花粉、尘螨、动物毛发等环境过敏原,均可能是慢性荨麻疹的诱发因素。尤其是一些食物(如海鲜、坚果、乳制品等)以及药物(如抗生素、非甾体抗炎药等),可能引发免疫反应。
感染: 慢性荨麻疹的出现有时与一些潜在的慢性感染疾病相关,如幽门螺杆菌感染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。这些感染源可能通过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荨麻疹。
精神压力: 情绪波动、紧张、焦虑等心理因素也是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诱因。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通过激活神经-免疫通路,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。
内分泌失调: 激素水平的变化,如月经周期、妊娠、甲状腺疾病等,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相关。
温度变化: 一些患者的荨麻疹症状与温度变化相关,尤其是在天气寒冷或炎热时,皮肤可能会受到刺激,从而诱发荨麻疹。
物理性因素: 物理刺激如压力、摩擦、汗液等可能会加重荨麻疹的症状,尤其是在长时间穿着紧身衣物或剧烈运动后,风团症状会有所加重。
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通常需要个性化方案,因患者的病因、症状以及反应不同,治疗策略也各有不同。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:
抗组胺药物: 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治疗的首选药物,能够有效缓解瘙痒、减少风团的出现。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、非索非那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,副作用较小,适用于长期使用。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(如扑尔敏)来快速缓解症状。
免疫抑制治疗: 对于部分患者,特别是药物和抗组胺药无法控制症状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(如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),以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。此类药物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脱敏治疗: 对于某些明确的过敏源引起的慢性荨麻疹,脱敏治疗(免疫疗法)可能会有效。通过逐渐增加过敏源的剂量,让免疫系统适应,从而减少过敏反应。
局部治疗: 对于一些风团较小、局部瘙痒严重的患者,可以使用类固醇药膏或止痒膏缓解症状,但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,以免产生副作用。
生活方式的调整: 患者可以通过避免已知的诱因,来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。例如,避免过度劳累、调整饮食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理状态等。此外,保持皮肤清洁、干燥,减少刺激性物质的接触,也有助于缓解症状。
物理疗法: 对于极少数的患者,可以考虑物理疗法,如紫外线照射(UVB)治疗,但这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
虽然慢性荨麻疹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,但通过以下措施,可以有效减少其发作频率:
避免已知的过敏源: 如果明确知道某些食物、药物或环境过敏源,务必避免接触。例如,某些海鲜、乳制品、花粉等可能是诱因。
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: 规律作息、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,减少荨麻疹的发生。
管理压力: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,如冥想、瑜伽、深呼吸等,减少心理压力的影响。
保养皮肤: 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,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,保持皮肤屏障功能,防止物理刺激引发荨麻疹。
慢性荨麻疹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,给患者带来了持续的困扰和痛苦。通过积极治疗和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,许多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症状,恢复正常的生活。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建议尽早就医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改善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。
友情链接
肤康皮肤科医院《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》:粤(A) 广 (2022)第190号